廢液的主要成分是氯化鈣和鹽,滲入土壤污染水源,排入海中影響海洋生物的生長和發育。為解決環境污染問題,變廢為寶,海化集團投資建設氯化鈣廠,綜合利用制堿廢液生產氯化鈣,現已形成35萬噸/年的生產能力。該廠采用從意大利引進的先進生產技術,并對其進行消化吸收改進創新,使設備性能、能源消耗和產品質量居同行業前列,但蒸發裝置的結垢難題一直沒有得到根本解決。由于蒸發裝置嚴重結垢,致使能耗增大,需要頻繁停車清洗,增大了成本,嚴重影響企業效益。為此,山東海化集團與防結垢技術研發能力強的天津大學聯手對該項目進行攻關,著力解決氯化鈣生產中存在的結垢難題。
強化傳熱和防結垢技術在海化氯化鈣蒸發裝置中的成功應用,不僅解決了長期困擾氯化鈣行業生產的結垢難題,也為該成果的產業化創出一條新路。據專家介紹,若該技術在國內氯化鈣行業推廣,每年僅節能一項所獲得的經濟效益可達1200萬元。國外的氯化鈣年生產能力在200萬噸以上,其結垢問題同樣沒有得到解決,因此該技術在國際市場的應用前景也非常廣闊。此外,該技術成果在氯堿工業、制糖制藥、廢水處理、海水淡化及特殊換熱器應用方面也具有廣闊的市場前景。
上一條:氯化鎂用于建筑行業的什么地方
下一條:焦亞硫酸鈉2016市場價格